版权解纷按下高效键“区块链+”助力版权保护

阅读:1979 2020-09-07 00:25:00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晨婷)盗版猖獗、取证困难,版权纠纷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案件总数中占到了七成以上。9月6日,北京版权保护中心、北京互联网法院、首都版权协会共同举办版权链-天平链协同治理平台发布会暨可信数字版权生态重点示范项目发布会。据悉,这是全国首个版权领域的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

版权链-天平链协同治理机制是什么?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介绍,在传统的版权登记机制下,版权登记机构主要对权属进行形式审查,登记证书在诉讼中面临着可能不一定被法院认定的情形。此次协同机制建立,权属登记的确权规则与司法认定规则统一,鼓励针对作品权属、授权证据进行版权登记备案,同时采用区块链技术固定证据,建立规范的权属登记体系。通过共同制定版权保护行业标准,形成了著作权登记和司法审判“双标统一”。

同时,该机制建立起司法审判“一键”调取行政著作权登记信息的业务流程与技术规范,实现版权链和天平链“双链协同”。

“它的好处在于解决了取证的艰难、电子证据容易篡改的问题。同时也帮助法官进行一个比较好的电子验证。权利保护的过程变得比较容易。版权人会更有信心进行创作,也希望未来看到更好的文艺作品。”张雯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具体在实际操作中,北京版权保护中心为权利人办理作品登记并将数字版权证书存储到“版权证书链”中,权利人通过版权链领取数字版权证书;若权利人发现侵权,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版权登记号;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通过版权链-天平链数据协同机制,调取版权保护中心存档的版权登记材料,开庭时法官实时查验版权登记材料依法作出裁判。

通过标准统一、技术对接、证据上链等关键环节支撑,将大大提升权利人作品登记实际效能,降低维权风险,也是行政司法携手构建版权共治社会体系的重要举措。

“传统版权证书所能呈现的版权信息有限,易篡改、易伪造、传递性差、追溯难。”北京版权保护中心主任薛峰谈到,而数字版权证书信息容量大,可以完整记录作者、著作权人、作品、作品文件、权利证明文件的信息,通过哈希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证书可信任、可追溯、可传递、高效率、易管理、不可篡改。

版权证书数字化和上链则解决了发展数字版权产业迫切需要解的版权资产数字化和数字版权资产上链存储问题。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首都版权协会副会长熊澄宇教授也谈到,从保护到管理再到治理版权行业发展理念,突破了版权所有人的单一角度,超越了管理与被管理的二元关系,有助于推动形成全社会协同共治、合作共赢的版权治理格局。信息社会的变革,为数字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唯有通过适度保护,才能真正实现版权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版权主题活动是历届文博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今年服贸会的重要内容。

“版权保护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版权是法律、是经济、是科技,要用科技手段,让侵权盗版更加困难。”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版权局局长王野霏表示,要让原创作者有基本回报,要让公众要有丰富的作品可以使用,要让运营平台有合理回报。行政司法部门和产业要共同研究行业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钥匙。利用版权链和天平链协同治理平台,严厉打击恶意侵权行为。

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版权局)版权管理处处长侯健美谈到,版权链-天平链协同治理平台的建立提升了版权登记证书的价值,提升了行政司法协同的治理能力,提升了要素赋能产业的协同能力。希望未来能够不断提升版权链技术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司法协同,并加快推进版权链产业应用,做大可信版权链生态。希望各方力量以此为契机,为全国科创中心、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发布会现场还举办了版权工作站授牌仪式,北京美好景象图片有限公司、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北京新浪阅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版权协会艺术品版权工作委员会等11家单位参与授牌仪式,同时举行了音乐公播、非遗、文创产业园、小微设计师等版权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